
据最新数据统计,2025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中,国产机器人的市场占有率将超过60%。自中国市场机器人国产化率超50%以来,机器人行业迎来了许多新变化,产品品类丰富度、细分领域渗透率都在快速增长。
曾经被外资品牌垄断的“硬骨头”——多关节机器人,在今年国产应用渗透率也即将超过55%,并且国产品牌正向更重负载的产品方向猛攻。作为仅次于搬运、上下料的行业应用,今年国内焊接机器人市场出货量有望达到5.8万台,同比增长10%,从汽车、3C电子,到船舶、钢构等场景的加速渗透,也将为智能焊接机器人的增量发展带来新的机会。
2025年,移动机器人行业迎来资本市场的突破性进展,出现了第一家上市移动机器人企业,同时不少移动机器人本体企业陆续递表向港股冲刺。但需要警惕的是,经历过去几年的快速发展,移动机器人行业已进入调整期,甚至是淘汰期。虽然行业体量和部分细分市场销售额处于增长阶段,但产品价格已经退回了“原始时代”,不少企业增收不增利甚至血本无归。

从移动机器人出货量和发展曲线来看,类KIVA AGV、磁导AGV等因为技术原因已经被时代淘汰,出现了个位数增长甚至负增长。2025年中国移动机器人销量有望达到12.6万台,总量同比增长约12.7%,其中无人叉车品类的占比将超过27%,同比增长25.5%。
作为破除行业内卷的解决路径之一,出口是移动机器人厂商业绩增长的秘籍,也是内卷破局的关键。最近两年,工业机器人出口数量处于稳定增长状态。而今年工业机器人出口量将会超过3万台。甚至部分企业出海销售额已经超过了7成,在出海效应下,2025年国内AGV、AMR出口数量占比将超过40%。
从出海区域分布来看,东南亚依然是兵家必争之地,曾经的光伏行业,现在的锂电、3C电子行业都在向“东南飞”。除此之外,日韩、欧美等地区均有涉及,企业的典型应用场景各异。
业内专家普遍指出,在智能时代,企业必须通过最小化机器人本体、硬件及人力成本投入,同时最大化生产节拍与运营效率,构建新型系统集成能力,方能在本轮机器人产业变革中保持竞争优势并实现持续发展。